•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大势与前景

 

  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约是美国的1/30,底子薄,基础差,城乡发展不均衡。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要满足13亿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一时代背景和发展全局中梳理和审视中药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产业发展大势和前景。

 

  拉动中药产业发展的社会因素

 

  最近两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医药行业受益于下游医疗、医改、新农合、社区卫生等刚性需求旺盛,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经济发展与医药体制改革,医保从低水平广覆盖进入了多样化高保障的阶段,诱导性医药消费正在转向社会人群的刚性需求,个人健康支出加大,未来中药产业总量的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对民营医院和健康服务实行“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短短几年,中国的民营医院一下子发展到6828家,这些医疗机构都是中药产业的销售终端和广阔市场。201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28914.4亿元,(全国医药产业产值18255亿元)。占我国GDP的5.15%(美国占17%)。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这么大一个市场“蛋糕”和历史性机遇,谁主沉浮,谁分杯羹?

 

  中医服务量的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推动:首先,近年来医保和新农合政策推动了患者对中医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超过95%;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这些医改政策与措施极大地扩大了国民对医疗及中医的需求与服务。

 

  很多地区还制定了医保和新农合对中医医疗服务的倾斜政策,如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住院起付线等,这些利好的政策使得患者有条件就医、有动力看中医,推动了中医服务量的增长。

 

  其次,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医整体资源增长拉动了服务量的上升,2009年以来的五年中,中医床位增长了26万张,年平均增长率为12.6%,这是一个很快的增长。中医医院的业务用房面积也由2009年的2642万平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3800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率为9.5%。1977年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时每年政府对中医的“专项补助经费”为1亿元,2013年中医财政拨款227.3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均增长率为11.45%,高于GDP的增长,这些资源增长为服务量增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另外,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和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服务量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地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政策,如保留中药饮片加成政策、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政策等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同时中医医疗机构也引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质服务,吸引大量患者就医。

 

  发展大中药产业的策略

 

  巩固中药工业商业,积极发展中药相关产业,提升中药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大中药产业体系。要优化大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和完善大中药产业发展相关法规和规划。设立大中药产业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中药产业投资和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要通过重组、兼并、融资等市场化手段,建立大中药企业。

 

  以农业为基础的中药材产业化,就是以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多种中介组织的带动,把千家万户的药农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结合起来。要采取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形式,将中药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引导中药材生产由供给型向效益型转变。

 

  中药材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旦脱离了市场信息,中药材种植极易产生盲目性,造成产量大起大落,价贱伤农,影响生产和市场供应。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和价格动态,指导中药材的生产和种植。 因此,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盟,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综合开发中药优势特色资源与产品,培育壮大国内外市场,促进中药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

 

  没有标准是走不远也走不长的。目前我国还未能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这不利于中药产业本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中药走出国门。要逐步建立完善国家质量标准,将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重金属测定、农药残留量检测、微生物限量检测等有选择地列入药材质量标准或相应的饮片和制剂质量标准,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西医药的差异,部分国家对中药还不了解或不接受。因而,要增强国际间交流合作,通过在国内招收国际中医药留学生和举办中医药国际培训,在国外开设中医药学校和中医院等形式,努力使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医独特的治病理论以及中药独到的治疗效果,同时加大出口贸易和市场运作,从而使他们逐步接受中医药,使中医药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要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大力推进中药的出口。

 

  今后竞争的核心必将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成为主流。只有中医药保健产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缔造出我国中医药保健品的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

 

  发展中药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日化产品,提高科学技术含量。中医药膳,取中药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把药物治疗和食物美味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Copyright © 2014-2017 版权所有:沈阳飞龙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友好街10-3号新地中心3号2106室
联系电话:024-22562722 024-22562733 024-22562649 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在线客服